赵羾是明朝初年来自河南开封的一位杰出文臣。他的出生正值元末红巾军大规模动荡不安之时,为了躲避这场战乱,赵羾的父母带着刚满月的他逃入了深山老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幸遭遇一只老虎。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恐惧选择了丢下赵羾逃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只老虎并未对他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只是静静地注视了他一段时间,旋即转身离去,让年轻的赵羾意外地躲过了一劫。
从小,赵羾展现出非凡的聪慧,对书本知识抱有极大的热情。时光荏苒,到洪武二十年,他凭借过人的才华通过乡试成功进入国子监深造。后来,他被任命到山东不远处担任一个低级官员。三年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提升,被调任兵部武库司员外郎。随后,他又被提拔为浙江右参政。任职期间,赵羾针对沿海地区肆虐的倭贼问题,积极出谋划策,成功捕杀了不少倭寇,令沿海居民的生活开始恢复安定。
展开剩余63%进入永乐年间,朱棣发现赵羾具备迅速应变的能力,能够独当一面地处理各种事务,于是将其委任为使者,前往南方的安南进行外交任务。在安南,赵羾以沉稳的态度和睿智的策略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使得当地百姓心悦诚服,大大提升了明朝在该地区的声望,圆满完成了此次使命。朱棣对这位年轻官员非常赞赏,随即提拔他为刑部右侍郎,随后又调任工部右侍郎,不久后更是升至礼部侍郎。
在永乐五年时,赵羾被委派前往西宁,为西宁侯宋晟进行册封礼仪。完成任务归来后,他被晋封为礼部尚书。然而在永乐九年秋季,朝鲜使臣准备返回故土时,按照当时明朝的惯例,礼部应负责出具礼品作为赏赐,以展示大明的宽厚大度。然而,赵羾却没有向朱棣言明这一事项,导致朱棣暴怒,严词斥责:“你如此行事,不是让朕在朝鲜失去了民心吗?”为此,朱棣将赵羾关入监牢,但不久后又将他释放,并将其调任为兵部尚书,负责边境兵事。
赵羾于正统元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传说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在担任郎署的过程中,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原本被判死刑的囚犯。就在执行死刑的那一刻,他们却发现该犯人已经死于监狱。殡葬草率过后,赵羾认为事情已然结束。但十分意外的是,这名犯人当时并没有真正去世,他通过闭气伪装假死,成功逃过了这场灾难。四十年后,当赵羾已经晋升为刑部尚书时,这名犯人因再次犯罪被捕,并被带到赵羾面前。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羾一眼便认出了他,惊讶地问:“难道你不是在四十年前就已经死了?”赵羾迅速展开了对该人的重新调查,最终将他绳之以法,令在场的官员深感佩服,纷纷赞叹他的记忆力之非凡。
发布于:天津市a股如何杠杆,臻牛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