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短短48小时内,澳大利亚对华连开三枪:8月底3600人规模联合军演,9月初澳日2+2外长会谈公开涉台,9月6日军舰直接穿越台湾海峡。
每一枪都精准踩在中国红线上,从南海到台海,从外交施压到军事挑衅,澳方这轮操作可谓步步紧逼。解放军东部战区立即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踪,兵力一路北上。
澳方为何选择此时频繁踩线?中方强硬回应背后有何深意?
编辑:y
48小时连开三枪,澳军这次是真的飘了
澳大利亚这回的动作确实不小。
先说第一枪,8月15日到29日,澳方和菲律宾搞了个Alon 2025联合军演。这场演习规模空前,动员了超过3600名士兵。
包括澳大利亚国防军、菲律宾武装部队,还拉上了加拿大和美国的部队凑热闹。演习地点选在巴拉望岛附近海域,正好挨着南海争议水域。
说是演习,实际上就是实弹射击加两栖登陆训练。
澳方派出了登陆舰、护卫舰、P-8A巡逻机。
菲律宾那边提供登陆艇和步兵,加拿大和美国负责联合指挥和情报共享。整个演习分几个阶段进行,从海上航行协调到滩头登陆模拟。
士兵们分组推进建立临时阵地,炮火覆盖海面和岛礁区域,搞得相当像那么回事。
但有个细节很说明问题。
菲律宾号称是演习主角之一,可他们能拿出来的装备,就只有4辆1958年式两栖履带战车。
这种老古董,连一场像样的滩边演练都撑不起来,更别提什么高强度的夺岛作战了,明摆着就是打酱油的。
真正的主角其实是澳大利亚军队。
他们在演练从本土向菲律宾远程投送兵力,熟悉未来在南海和台海的作战模式。菲律宾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地理位置绝佳的训练场。
让这些域外军队提前适应环境。
美国老大哥突然变脸,澳大利亚这下真慌了
第二枪来得更直接。
9月5日,澳日外长防长在东京举行了第12次2+2磋商会议,从上午10点40分开始,足足谈了3个小时。
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了台湾海峡和平稳定对区域安全的重要性,澳日双方重申要通过对话维护航行自由。
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等于在国际场合公开站队。
澳方借此展示和日本的紧密联盟,试图在对华政策上抱团取暖。
最具挑衅性的第三枪随即到来。9月6日到7日,澳大利亚海军的霍巴特级驱逐舰布里斯班号和加拿大海军的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魁北克城号。
从台湾海峡南部进入,一路向北穿越。
这两条船的联合行动持续了几个小时,布里斯班号装备有先进雷达和防空系统,魁北克城号是多用途护卫舰,航速保持在20节以上。
虽然海峡水域是国际通道,但中方一直视之为内水。
任何军舰过境都应该通报,这种做法明显是在试探底线。
澳大利亚为什么突然这么活跃?说白了,就是美澳关系出现裂痕了。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让传统盟友们都很不适应。
澳大利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牵头,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展开了为期30天的重新审查。
这笔为澳大利亚打造核潜艇舰队的世纪大单,突然被摆上了特朗普政府的审判席。
解放军兵力一路北上,这份挑战书接得漂亮
面对澳方的连续挑衅,中方的反应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
9月6日,澳加军舰刚进入台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部队就立即行动起来。
解放军组织了海军舰艇和空军飞机进行全程监视,保持距离平行航行,同时通过无线电发出警告。
整个监视覆盖了从南部到北部的全路线。
情况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当晚就发声了,说澳加舰艇的行为是制造麻烦和挑衅,发送错误信号,增加了安全风险。
中方的这种做法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通过专业化的跟踪监视,既维护了国家主权,又避免了事态升级。
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应对方式,在国际上也赢得了理解和支持。
相反,澳方的挑衅行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在制造地区紧张。
不利于和平稳定。
而中国接下这份挑战书,不是要打架,而是要让对方明白,任何试图威胁中国主权安全的行为,都会遭到坚决回击。
有意思的是,澳方还在6月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都没能实现双边互动,这种冷遇让澳方倍感压力。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盟友身上。
日本之前由于和美国实在谈不拢,决定取消美日2+2会谈。韩国总统李在明和特朗普面谈后,双方连联合声明都没发出来。
整个盟友圈子都弥漫着不安情绪。
这些国家过去在防务上过于依赖美国,现在和美国之间的裂痕逐步浮出水面。
制定对外战略时都开始举棋不定。
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选择了一条危险的道路。他们想通过加码对华强硬来向美国表忠心,证明自己在同盟体系中的价值。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拿中方当筹码。
一场台海较量,暴露了印太格局的真相
这次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澳大利亚的这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印太地区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让传统盟友感到不安,他们开始通过更加激进的方式来确保自身安全。
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澳大利亚2025年国防预算已经超过500亿澳元,大部分钱都投到了海军和空军现代化上。
就是为了在印太地区获得更多话语权。但军备竞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美国正推动建立印太版北约的多边军事同盟。
试图构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但这种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了。
从长远来看,这种趋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如果挑衅行为继续升级,不排除中方会采取更强硬的反制措施。
到那时候事态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可控的了。
持续挑衅将推高地区军备竞赛,预计相关国家军费还会继续增长。
这对全球经济都不是好消息。
澳方已经宣布未来3年将增购更多军舰用于印太部署,这种军事化倾向令人担忧。
台海和南海的安全局势直接影响全球贸易链和供应链,超过30%的全球货物运输依赖这些水域。
但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
中方的理性应对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这种以理服人的做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国家会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选择。
对抗和冲突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和平不是妥协,更不是退让,而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基础上的互利共赢。
任何试图挑战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面临坚决回击。
这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是不会改变的原则。
结语
澳大利亚这番操作,说白了就是在美澳关系出现裂痕时的一种焦虑表现,但打铁还需自身硬。
靠挑衅别国来证明忠诚,这种做法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地区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维护。
你觉得澳方接下来会怎么收场?这种挑衅模式会不会继续蔓延?
a股如何杠杆,臻牛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