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德雷克海峡概况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 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之间。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点。
图片
01
最宽、最深的海峡
图片
海峡长300千米,宽900~950千米,最宽处可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90千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的平均水深为3400米,最深处达到5248米。
图片
图片
02
生物环境
图片
德雷克海峡也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表层海水富含营养盐分,自北向南递增,南部海区磷虾丰富。
图片
图片
03
'暴风走廊'、'魔鬼海峡'
图片
德雷克海峡地处西风带上,一年之中风力几乎都在8级以上,浪高可达10-20米。靠近南极,温度很低。夏季表层水温为2-5℃,冬季则为0.5-3℃。七月最低气温零度以下,任何季节都可能出现漂浮的冰山。德雷克海峡也因此被人称为“魔鬼海峡”、“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之一。
图片
图片
04
科学研究
图片
科学家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秘鲁寒流加强,从而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引发“拉尼娜”现象。冰退则相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在德雷克海峡海冰气候开关作用下,这两个气候现象交替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是开关效应
科学家普遍认为德雷克海峡的开关对全球气候和海洋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开关 “开” 时:当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减少,海峡畅通,西风漂流加强。这切断了南极与低纬热量交换,使南极变冷,冰盖扩大,全球气候随之变冷。
图片
图片
●开关 “关” 时:当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增多,德雷克海峡水流不畅通,西风漂风受阻北上。低纬暖水向南极输送热量,使南极升温,冰盖缩小,全球气候变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关效应”的调节机制
下图是南半球三个海冰开关所在地示意图,我们找到南美洲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所在位置。
图片
01
德雷克海峡“关”
图片
南极半岛海冰增多,海峡变窄,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导致环南极大陆洋流速度变慢(南太平洋外循环减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南太平洋内循环加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水平补偿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变得更冷,加强沃克环流;并且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量交换,增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
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在2月最小,对应赤道太平洋3月海水最暖,流速降低。
图片
图片
02
德雷克海峡“开”
图片
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海峡变宽,使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导致环南极大陆洋流速度变快(南太平洋外循环加快)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慢(南太平洋内循环减慢),使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造成秘鲁寒流变弱和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结果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减弱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降温的南极环流使南极半岛海冰增加。
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在9月最大,对应赤道太平洋9月最冷,流速增大。
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称之为南极环大陆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
图片
图片
学以致用
福克兰寒流为西风漂流穿越德雷克海峡后改向的小分支,在阿根廷东部海域与巴西暖流相遇,此处是暖水性鱼类——阿根廷滑柔鱼主要的产卵场。如图示意德雷克海峡附近洋流与陆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 促使西风漂流部分水体在穿越德雷克海峡后改向北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盛行西风 ②海陆轮廓
③地转偏向力 ④海面高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 阿根廷东部海域形成滑柔鱼主要产卵场的有利条件是( )
A. 海水清澈度高 B. 人类活动干预小
C. 风浪扰动较小 D. 表层水温较高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呈现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下图示意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3.当德雷克海峡海冰呈现冰进现象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沃克环流减弱
B.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上升
C.秘鲁寒流增强
D.海峡东侧水位增高
4.分析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减少后又增加现象的原因( )
A.巴西暖流势力减弱
B.西风漂流减弱
C.秘鲁寒流北上加强
D.海峡海水流速慢
【答案】1.B 2.D 3.C 4.A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风漂流部分水体在穿越德雷克海峡后,遇南极大陆阻挡后,向北流动,②正确;南半球西风漂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断向北偏移,③正确;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受其影响,洋流应自北向南流动,①错误;海面高差不是导致西风漂流部分水体在穿越德雷克海峡后改向北流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所以选B。
2.根据材料信息“此处是暖水性鱼类——阿根廷滑柔鱼主要的产卵场”可知,阿根廷滑柔鱼为暖水性鱼类,阿根廷东部海域有寒暖流交汇,表层水温较高,适宜阿根廷滑柔鱼产卵,D正确;该海域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海水清澈度较低,A错误;人类活动不是影响产卵场的主要因素,B错误;风浪扰动不是影响产卵场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3.根据南半球表层洋流分布图,西风漂流到达南美洲南端附近时,分成两股海流,一股沿南美洲西岸北上形成秘鲁寒流,一股经德雷克海峡继续向东。德雷克海峡海冰冰进(数量较多)年份,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窄,海峡西侧水位增高,D错误;北上水流增多,秘鲁寒流增强,C正确;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降低,B错误;沃克环流增强,A错误。故选C。
4.德雷克海峡海冰呈现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数量减少后又增加的现象即海冰冰退后又出现冰进。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减少的年份,即海冰冰退的年份,德雷克海峡的通道变宽,西风漂流增强,海峡海水流速加快,BD错误;海峡西侧北上水流减少,秘鲁寒流减弱,C错误;海峡东侧水位增高,巴西暖流等南下的洋流减弱,使得暖海水向南极海域输送减少,南极水温降低,导致海冰又增多,形成冰进现象,A正确。故选A。
向上滑动查看解析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a股如何杠杆,臻牛所配资,股市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